
李方華

物理學家 1932年1月生于香港,籍貫廣東德慶。1956年畢業(yè)于蘇聯(lián)列寧格勒大學物理系。199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1998年當選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曾任中國電子顯微學會理事長。
20世紀60年代提出校正電子衍射動力學效應的方法,借此測定了晶體中的氫原子位置。70年代合作建立了衍射晶體學與高分辨電子顯微學相結合的圖像處理技術,用此測定了多種微小晶體的結構。80年代提出一種高分辨電子顯微像襯度理論,是上述技術的理論依據,也是首次觀察到晶體中輕原子鋰的理論指導。提出了基于相位子缺陷的準晶體結構測定方法,并付諸實際應用。近十年建立了測定原子分辨率晶體缺陷的圖像處理技術,成功應用于半導體和超導體材料。2003年獲“歐萊雅—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杰出女科學家成就獎”。 2005年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第一完成人)。